•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江苏高校

美德之花在校园竞相绽放

时间:2016年04月30日 信息来源:扬州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扬州大学恪守大学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常年开展“校园先锋”“情暖校园”“青春正能量”等系列活动,师生善行义举蔚然成风,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美德之花在校园竞相绽放

 

  不久前,扬州大学第二届“情暖校园”人物评选表彰全面拉开帷幕,一个个优秀师生典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校园。近年来,扬州大学美德典型辈出: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挣钱比赛”大学生群体、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的退休教授杨福新、入选“十大扬州好人标兵”的老书记梁隆圣……从教师到学生,从个人到群体,从校内到校外,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校园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扬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冠新说:“扬大校园里不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与学校‘坚苦自立’的校训一脉相承,映射着丰富的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见义勇为”标示传统美德尺度

  去年1月的一个寒夜,在苏北农村,一辆轿车落入水中,车内4人危在旦夕。就在这紧急时刻,恰好路过的扬州大学大一新生仲磊毫不犹疑地跳下河,将被困人员一一救起。就在此事发生半年后,该校退伍学生赵进门和同伴潜水3个半小时救助落水儿童的事迹再次感动众人。而早在2011年和2003年,扬大学子刘延章和程颢也分别在扬州古运河和青岛的海边勇救轻生女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面对危急境况,扬大学子们完成了一次次美德善行的接力。

  以“坚苦自立”的校训精神涵养师生心灵,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是扬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时”。据悉,该校常年开展“校园先锋”“情暖校园”人物评选表彰、“青春正能量,校园微榜样”推介等活动,持续挖掘身边各类道德模范,在校园营造坚韧刻苦、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

  2011年6月24日晚,扬大体育学院学生许虎山在返校途中,路遇3名小偷团伙作案,他疾步上前,喝令“住手”。偷窃行为败露后,小偷手持雨伞一通乱刺,许虎山头部受伤、鲜血直流,却坚持与小偷搏斗,最终成功制止了偷窃行为。住院期间,许虎山又将2800元的见义勇为奖金全部捐给了病友。面对社会赞誉,许虎山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千千万万个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在需要的时候,我还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朴素的话语,映射着“90后”大学生对社会道义和传统美德的坚持与恪守。

  

  “真情奉献”注解时代精神坐标

  261、262、263……这组坚定攀升的数字,见证了扬州大学一位退休教师的信念与坚持。现今81岁的杨福新教授曾在退休之年立下“再做300场党史报告”的宏愿。21年里,罹患癌症和严重心脏疾病的他,力行不辍、践诺如金,一场接着一场讲下去。不少听过杨老做报告的学生见到过这样一幕:走下报告台的杨福新一言不发,径直走向休息室,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常常两个小时后才能恢复过来。2013年9月,他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学校表彰他为首届“情暖校园”人物。

  挖掘身边典型,宣传身边榜样,以“影响力”和“感染力”化育师生,这是扬大“学习身边好榜样,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

  “数理连通着事理,职守注解着操守。他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尊重,收获自己的幸福。”这是扬大授予数学教师尹一心“情暖校园”人物称号时的颁奖词。据了解,尹一心身患癌症,首期治疗刚一结束,他就坚持回到教学岗位。他说:“教学是一种享受,我离不开讲台。”他精心备课,生动讲解,先后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

  为人师表,既有讲台上的授业风采,更有德操品性形成的“气场”,这样的榜样对学生是最好的感染和教育。学生们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身体力行、真情奉献,不断传扬着敬业与奉献,责任和担当。

  每年早春,扬州大学商学院“红色讲解团”的学生们都要集结起来,奔赴扬州、江都等地的烈士陵园开展义务讲解。从1998年成立至今,18年来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讲解员加入“红色讲解团”,累计为150万人次义务讲解,而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积善成爱”物化日常生活方式

  “做人就应该像蜡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扬州大学“益往黔行”支教团成员陈晟在工作笔记上写下的一句自我勉励。这个小伙子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麻袋哥”。5年前,陈晟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拎着麻袋捡垃圾资助藏区儿童,被亲切地称为“麻袋哥”。大学毕业留校读研,陈晟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暂停学业,到山区支教。他牵头组建了扬州大学“益往黔行”研究生支教团,和伙伴们一头扎进了贵州黔南大山深处义务支教。

  在扬州大学,像“麻袋哥”这样,把扶助贫弱、积善成爱当成日常生活方式的师生不在少数。曾任校党委副书记的梁隆圣,退休后担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直没停止过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扶持。50年来,他不但个人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子,还激励自己的子女加盟助学行动。不仅如此,他还与老同事们一道募集60万元资金,资助了几百名学生。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一群人,梁隆圣的爱心助困事业温暖了诸多年轻学子的心。“从事感恩公益就是在帮助过去的自己。”孤儿王洪静是扬州大学“牛津团”的成员。“牛津团”是一个“90后”在校贫困生自发组建的公益反哺组织,因拎着牛津包到社区募捐支援山区而得名。虽然现在已经毕业,但王洪静在工作岗位上仍继续着公益之旅。“每一次的付出都让我内心无比快乐。”王洪静开心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扬州大学拥有各类青年志愿者协会、公益社团近50个,注册青年志愿者近5000人。全校师生自发成立党员爱心基金和职工互助基金,10多年来共捐款近百万元,帮助校内外受困者近300人。(通讯员 吴锡平 记者 任素梅)

报道链接:http://221.226.41.82:9001/shtml/jsjyb/20160429/27323.shtml

                ——4月29日《江苏教育报》1版

上一篇:学校2015年十件大事评选揭晓
下一篇:让“中国味道”飘香世界——我校以特色专业助力国家海外惠侨工程
(作者:佚名 编辑:扬州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